侧边栏壁纸
  • 累计撰写 92 篇文章
  • 累计创建 25 个标签
  • 累计收到 1 条评论

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如何突围?

华雅泰信息
2024-07-20 / 0 评论 / 0 点赞 / 7,376 阅读 / 3,807 字

广州是否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

很长一段时间,

这成为网友争论的焦点。

直到近两年,

看到微信坚挺、唯品会稳健,

希音、TEMU崛起,

这样的疑虑才有所缓解,

让世人看到了久违的颠覆性科技创新的苗头。

如今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风口,广州大小企业参与踊跃,但取得的创新成果目前看还不算多。放眼国内,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明星初创企业,“卷”通用大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公司中,难觅广州企业的踪影。广州的“人工智能+”企业在做什么?调研团发现,丰富多彩的应用场景成为广州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力点。

正是这样的产业图景,导致在这一轮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浪潮中,广州似乎声量不足。不过,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强大的制造能力,广州有望在人工智能的新赛道上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儿,以小博大、突围而出。

调研团队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人工智能学域主任 熊辉

●广州市工信局副局长 黄星耀

●科幻作家、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王威廉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预算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全国重点实验室副总工程师 周斌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女保健部主任、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智库专家 邱琇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意筑服饰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徐香兰

●广州市工信局信息技术发展处三级调研员 范红永

●深创投大湾区投资部投资总监(人工智能方向) 谭政焘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所研究员 秦瑞英

●仕博猎头天使创投创始人 邱军涛

●长城战略咨询华南区总经理 孔伟强

入局之机:拓展应用场景和关注底层技术为两大发展路径

调研发现,广州的人工智能企业大致有两条主要的发展路径:一是早期从视觉识别起家的企业,像云从科技、像素数据,在安防、金融、教育等领域开拓出一批应用场景。二是在互联网创业中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下大量数据的科技企业,当生成式人工智能来临,它们顺理成章地用各种人工智能工具赋能现有业务,像钛动科技、数说故事、致景科技、拿火音乐等。

无论是哪一条发展路径,企业都将应用场景视作生命线。

“在人工智能行业,或许只有一小撮人去做0到1的质的突破,更多人要关注应用场景,怎么把它用好。”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人工智能学域主任熊辉如是说。的确,如ChatGPT般的通用大模型,具备通识能力,但不能解决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专业问题。因此,当一众通用大模型还在摸索商业模式之时,务实的广州人已经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层赚到第一桶金了。

帮助国货在海外打造品牌的钛动科技,是行业内最早一批进行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应用场景落地的企业之一。钛动科技创始人兼CEO李述昊认为,中国大量中小企业的优势是直接面向应用场景,而不是先拿出技术,再找场景嵌套。

很多企业要布局海外业务,从市场调研、产品本地化设计、物流仓储到市场推广,整个流程耗时长达一两年。如今绝大多数环节都可以依托技术赋能,可能一个月就能开卖。李述昊介绍,企业出海营销面临海外模特成本高昂和操作流程繁琐等问题。拥有涵盖欧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模特素材库的“钛AI换装”模型,能为跨境商家一键虚拟模特换装,货品上架时间从一周缩短到了两分钟。

除了选择在大模型的肩膀上拓展业务场景的主流路线,广州人工智能赛道上也有“另类玩家”,他们不“卷”大模型,有的关注底层技术,有的通过投资技术快速入局。

比起在热门赛道里做应用,暗物智能的技术路径更加底层。“大语言模型中纯数据驱动的技术方式,由于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阻碍了真实应用场景产业落地。只有先把技术应用落地的痛点解决了,才能在大湾区这样的应用创新场景集聚地进行大规模复制应用。”暗物智能科技研发副总裁苏江说。针对这些痛点,暗物智能对业务应用逻辑进行白盒机制的机器推理,打造人工智能“可信”机制。

相比暗物智能“单挑”新技术范式,长期专注新一代通信技术等服务的超讯通信,一手布局上游算力中心,一手通过旗下子公司入局下游文生图、图生图等热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赛道,推出了灵犀妙笔AI。不过,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在于市面上热门的国产AI大模型已经冲到一线“拼杀”,要如何竞争?超讯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晶说,除了发力国内市场,他们将出海作为重要战略之一,目前已经在多个金砖国家完成测试。

image
广州像素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视频巡考系统应用场景

解局之思:人工智能应该像数学一样成为一门基础学科

为何在广州会爆发出如此多的应用场景企业而非底层技术企业?曾在中山大学任教、后辞职创业的数说故事创始人兼CEO徐亚波感触颇深。“在广州创业,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座城市的务实。”

正是这样的务实风格,推动企业去寻找应用场景、找客户。徐亚波说,最近爆火的大模型KIMI,公司名就叫“月之暗面”,从中可以看出这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样的对比,不能说谁对谁错,毕竟从工业界看,通用语言大模型没有得到特别广泛的应用,商业领域暂时也没出现‘杀手级’应用。”从这个角度看,大湾区发展人工智能可以把重心放在应用场景,思考如何在扎实的产业基础上把应用做好,培育好产业生态。

当然,鲜有广州企业“卷”大模型,并不意味着大模型不重要。从总体上看,广州为何在这次生成式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浪潮中显得声量不够高昂?熊辉坦言,人才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这次浪潮中,“智能”与“语言”紧密相连。

他解释,上一轮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几个研发重镇除了清华大学,还有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以及香港的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大湾区的人才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商汤科技、云从科技等这批视觉识别领域的“AI四小龙”,都成长于大湾区。

有调研团队成员表示,当前的通用大语言模型,广州之所以优势还不够明显,原因之一是顶尖的高校研究组还不够多。大语言模型源自自然语言赛道,目前国内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直是佼佼者。从产业角度分析,这批清华出来的创业者,已逐渐形成一套生态循环,一方面是学校的机制灵活、鼓励创业,另一方面成功的校友本身就有带动作用。

熊辉认为,港科大(广州)有责任承担起这样的使命。“我们一方面重视交叉学科,一方面倡导实验动手,希望以此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我相信,未来在垂直赛道上,我们港科大(广州)将会异军突起。”

如何培养人才?熊辉建议,今后人工智能应该成为学校的一门必修课。“人工智能应该像数学一样成为一门基础学科,无论是做化学、做材料、做分子生物分析、脑科学,甚至是文科,都要学,从而延伸自己的能力。”

image-1721485668708
AI自学练习(物理课)

破局之道:搭好算力等基建 让企业集中力量办大事

调研团认为,发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广州要学会“大力出奇迹”,有了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赋能将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将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潜能。

熊辉坦言,回顾过去二三十年,技术进步基本是在产业界出现的,而没有在学界出现,例如搜索、数据库、通用大模型等。“但这样说也不公平,因为真正做技术的人都是学术界培养出来的,只是这些成果没有从学术界的实验室孵化出来。”正是这样的现状,让他深知,研究者必须“上前线”,走到产业中去,才能真正地推动技术进步。因此,港科大(广州)强调产、学、研、用、投一体化思考。“以人工智能为例,我们就是要把学生推到最前线去。”在熊辉看来,对大湾区、广东和广州来说,要充分认识到高科技大学的重要性。“这是一个需要‘大力出奇迹’的时代,特别是对高科技高校的投入。”

如何推动产业与科技的融合?新型科研机构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落地大湾区的广东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就是其中代表。其副院长梁俊说,研究院之所以落地大湾区就是希望走到产业的第一线。“我们现在采取‘企业出题,研究院答题’的模式,借助研究院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与产业进行深度融合。”

从产业界的角度看,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建议,企业“卷”大模型长期看并不现实,因此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政府部门做好基础设施的搭建。“基础设施不仅仅是算力,我们总以为建好算力中心就建好了‘高速公路’,其实算力平台还不是‘高速公路’,必须要把通用大模型也考虑进去。虽然现在看起来很烧钱,但重点是培育了整个产业生态。”他认为。

对于姚志强的说法,广州市人大代表周斌认为需要加强“企业+政府+机构”的多方联动。“我觉得最好的模式还是企业投一点、政府出一点,共同打造通用大模型。尤其当工业数据都分散在不同企业的现实下,更要多方联动,实现数据要素的真正变现。”

政府要“大力出奇迹”

科研工作者要“上前线”

在科研创新领域,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人工智能学域主任熊辉认为,广州要在人工智能赛道突围而出,政府要“大力出奇迹”,科研工作者要“上前线”,走到产业中去,才能真正地推动技术进步。政府部门要充分意识到高科技大学的重要性,全世界都在比拼这一点,每个学校要打造强势学科,实现及时变现、及时产业化、及时做资本投资,形成良性循环。

广州市工信局副局长黄星耀则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思考广州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其中,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下一步,将结合广州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加快构建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特色工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型储能、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产业,大力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四化”赋能行动,切实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来源:广州日报

0

评论区